Wednesday, July 10, 2013

让孩子在常识中滋养光明的心

文章标题:让孩子在常识中滋养光明的心——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三
文章作者:林瑞荣
发表日期:2013年7月4日
发表媒体:《云浮日报

在喜耀粤西学校,孩子们除了情感丰富外,思维也很开阔,想象力很好。这要归功于性情教育由内而外的塑造力。 霍韬晦教授曾说,教育是人的教育,是成长生命的教育,开发其本身就具有的美善性情,启其蒙昧,解其闭塞。《易传》所谓“蒙以养正”(蒙卦彖辞),意思就是儿童在蒙昧阶段便要教之以正道,而不是只灌输知识。教育要注重生命的取向,要教人认识他自己、成长他自己和完成他自己。 霍韬晦指出,内在的成长才是安身立命之本,“性情之教”就是教我们向内看我们的心,这是一个光明的心,而且是有其承担力之心。这可以说就是喜耀教育的精神。 这种精神也鲜明地体现在喜耀的常识教育之中。顾名思义,常识教育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,帮助孩子认识世界、启发思维,并学习与环境相处。 记者再次进入幼儿部的课堂观摩“常识教育”,这次的常识是“水”。


思考如何拿出冰里的玩具

常识教育——《生病的水娃娃》

  一群大班四五岁的孩子,围坐成U型,小眼睛紧紧地盯着坐在中间的李老师。李老师正用一个电热壶烧水,壶盖被镜子代替,随着水温的升高,镜子上蒙上一层水蒸气。没一会,水烧开了,呼呼地冒出水汽。李老师提问:“谁知道这些冒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啊?”

  有孩子回答:“老师,是水蒸气!”

  李老师表扬他说:“你真棒,那你们什么时候会见到水蒸气呢?”

  孩子纷纷抢答:煮粥、烧开水、煲汤……

  李老师继续追问:“水蒸气是怎么样的?”

  “白白的,像雾一样。”

  “烫烫的,会烫伤人!”

  李老师接着说:“是的,水蒸气是烫烫的,温度很高,所以看到水蒸气不能随便去摸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”

  李老师拿出当壶盖的镜子,让孩子轮流摸一下,感受镜子的温度。

  接着,李老师把镜子放在一个杯子上,没一会儿,把凝结着水珠的镜子翻过来给孩子看,原来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了。

  老师给每个孩子的小手上都沾上水珠,玩起了“水珠变变变”的游戏。等到手上的水珠蒸发后,老师再次提问:“我们手上的小水珠到哪里去了?”孩子们瞪大了惊奇的眼睛,也由此明白了老师接下来讲解的“蒸发”的概念。

  课堂即将结束,李老师总结说:“通过今天的实验,我们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温度中会有不同的形态:液态、固态、气态。”孩子们纷纷点头,表示懂了。

  记者课后与李老师交流,才知道错过了前半节的精彩——老师将几个小玩具分别放进几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,放进冰箱冻一晚变成冰,第二天拿来让孩子们分组研讨从冰里拿出小玩具的方法。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,想到了很多方法,例如放在太阳底下晒、放进热水中融化等等。

  李老师说,孩子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,他们用眼睛观察,用手去接触,用脑袋思考,用嘴巴表达,牢牢地记住了水的三种形态及转化的过程和原因。

  据李老师介绍,“水”主题已经探究半个学期了。记者翻阅相关的教案:《水的特征》、《污水变清了》、《生病的水娃娃》、《猴子捞月》、《倒影》、《美丽的彩虹》以及《认识水的三态》,从了解水是无色、无味、透明、可流动的,到认识污水经过多道工序后才能饮用;从知道如今水受到严重污染需要人类的保护,到明白水有倒影的特点,并根据这一特点画出各种各样的景物,以及到今天的实验后认识水的三态,整个系列几乎把这个“水娃娃”研究了个透彻。

  常识教育一样渗透着性情教育,在《生病的水娃娃》课程中,孩子们知道水娃娃被污染,感到非常难过,很想去帮帮她,老师借机引导孩子们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,这就是借助常识的性情开发。

  记者听了后非常感慨,“水”本是日常所见之物,无需刻意学习,但喜耀的老师居然能带着孩子探究了大半学期,着实让人佩服!

  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,有着探索的本能,喜耀的这种教育模式,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,引导孩子探究的兴趣和能力,还教会孩子很多生活常识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,更开发了孩子的性情,从内而外地培养着孩子的成长。

玩具不是越多越好

  看到记者对常识教育很感兴趣,李老师兴奋地说:“明天的主题会更有趣,孩子们要拿废旧的广告纸来叠纸船、飞机和莲花,感受水的浮力。”


看,我做的“瓜宝宝”

  常识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和认识身边的事物,让孩子自己动手,开发孩子的创造力,所以,喜耀的很多玩具、教具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。比如,孩子们用旧报纸卷成球,既环保,又安全;用饮料罐做高跷、汽车零件、坦克以及保龄球;用奶粉罐盖子做飞碟,用纸巾和塑料袋做衣服;用废旧的纸盒、牙膏盒做很多玩具的身体;用空心菜和花生壳做成项链……孩子们在课堂上创造不同的教具,下课后,这些教具便成了玩具。


自制高跷也很有趣

  李老师说,孩子们特别喜欢自己参与制作的玩具,其喜爱程度往往超过在商店里买的玩具,因为是自己制作的,孩子们特别珍惜,每次向别人展示玩具时都有一份自豪感。喜耀让孩子们亲自动手,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,也学会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。

  记者一直认为,玩具越多,孩子越快乐,这是父母爱的表现。在喜耀目睹了幼儿部孩子们的行为和状态后,这种想法完全被颠覆,因为,再多的玩具,孩子如果不会玩,也只会维持三分钟的热度;玩具太多,孩子反而容易喜新厌旧,不懂得珍惜,还不环保。喜耀让孩子“玩中学,学中玩”,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创新上,让孩子从中产生成就感,内在的性情开发了,外在的知识吸收就变得容易,行为上的各种创新就可能随时发生。

  李老师本人也经历过观念和习惯的冲击及颠覆。她说,刚来喜耀的时候有点不习惯,原来的幼儿园有很多玩具,用玩具来吸引孩子,管理上就比较轻松,喜耀的做法却大不一样。开学前,老师要集体备课,设计好整个学期的主题,无论是性情课还是主题课,老师都要充分准备。有些主题是永恒的,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探讨,例如“水”和“四季”,从3岁到6岁的孩子年年都会探究,只是探究的深浅不同;有些主题只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孩子,所有设计都必须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。

  李老师过往带领孩子们做过的主题有:“开开心心上学去”、“食物派对”、“车”、“球”、“服装”、“蔬菜”、“惊奇一线”、“购物商场”、“身边的数字”、“有趣的拼音”……这些主题都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常识性话题,他们非常感兴趣,对生活也有了更加清晰而直观的了解和理解。

  霍韬晦教授曾说:一个人要是只学习知识,就有可能变得功利化,生命的方向也可能变得扭曲,而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内心的性情,是让他们今后的人生美善的一个有效途径。通过在喜耀幼儿部的数天观察,记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No comments: